艺帆风顺|吉艺新媒体学院2024届本科及研究生优秀毕业作品展耀动启幕!
四年匆匆,却也漫漫。
数字在光影流转中描绘自然的姿态,自然在和谐静谧中映射数字的存在。数字艺术延伸了人的感知,透悉万物,也是数字技术跨越时空来塑创其独特之美。
5月27日,新媒体学院2024届本科及研究生优秀毕业作品展耀动启幕。


本次毕业作品展参展作品包括本科数字影像、数字动画、数字交互、数字空间、数字娱乐、媒体应用策划方向作品100余件,专业硕士研究生数字影像艺术作品12件、数字媒体艺术作品8件。



彼时,数字技术初现的绚烂中,我们或兴奋,或迷茫,或踌躇满志,或斗志昂扬;
此刻,我们在此达成所学所思的“美”,构建已知与未知的相互关联。



参展作品面向吉林省大旅游集群,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康养、新服务、新电商”产业发展方向,围绕“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设施构建,集中展示师生在艺术、科技、人文融合视角下,对未来城乡高品质生活体系构建的新呈现与新表达。


——数字影像——
数字影像方向培养掌握数字音视频拾取、生成、计算、处理知识与技能,善于应用先进影像技术;能以数字影像作为呈现和表达媒介,在科技发展、产业变革、服务模式新变化中,创新解决实践问题,适合在各级广电企事业单位、各类型数字媒体内容提供与集成机构从事影像设计与制作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数字影像专业方向指导教师组:范嵬玮、徐强、王佩佩、李振寰、郑晓姣、刘兵、萨翔、赵大路、汤阔、荀艺茁。

数字影像视频合集

作品题目:剧情短片《三春·晖》
作 者:陈瑜、戴李锐
作品简介:作品以乡村支教为故事背景,讲述了支教教师在家庭与职业之间的抉择,践行了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作品题目:纪录片《影映徽韵》
作 者:刘羽婧、姜书航
作品简介:作品展现了徽州地区的自然风光、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同时引入了动画和电影画面,丰富了纪录片的叙事层次,反映了作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思考。

作品题目:剧情短片《红丝带》
作 者:陈诗兰、姜策
作品简介:作品以乡村特殊教育为故事背景,展现了支教教师与特殊教育学生的情感故事,诚邀特殊儿童群体出演本片,希望社会能够更多的关注和关爱特殊儿童群体。

作品题目:剧情短片《再来一条》
作 者:宁昱博、姜日阳、林昌勋
作品简介:作品以“戏中戏”结构进行叙事,影片中的“演员”即创作者原型,讲述“他”为竭尽全力完成“毕业设计作品”而引出的一系列故事。

作品题目:剧情短片《鹤归华表·代马依风》
作 者:高萱璘、关超
作品简介:作品以东北满族文化为背景,以“簪子”为线索,采用独特的视角,再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线索。

作品题目:剧情短片《霸王别姬》
作 者:贾一萍、黄迪雯、施乃鸾
作品简介:作品以“传承”为故事背景,展示了京剧承载的丰富历史和文化内涵,表达青年人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与传承。

作品题目:实验影像《我》
作 者:于嘉怡
作品简介:作品通过开放式素材征集,收集来自不同参与者“我”的元素,通过绘图软件和数据量化进行素材二次创作,“建立”影像新的表达形式。
——数字动画——
数字动画方向培养掌握影视特效动画、虚拟现实及交互动画等核心专业知识,能够使用“数字”作为呈现和表达媒介,创新动画形式和风格,特别在响应性和参与性的动画产品方面,善于探索新技术和新应用,适合在影视动画制作、动画文创产品开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应用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作品题目:《共生》
作 者:李杜若
指导教师:王泓贤
作品简介:《共生》运用虚幻引擎技术进行创作。围绕地球环境和人类生存两者关系设定场景,呼吁人们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作品题目:《莉娜的奇幻之旅》
作 者:李雨飞
指导教师:赵爽
作品简介:莉娜是内向的小女孩,但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想象力。梦乡中,她进入了奇妙世界,遇到了“孤独”,并在它的陪伴下经历了一段治愈之旅,找到了内心的勇气与平静。

作品题目:《旅行》
作 者:高歌
指导教师:王泓贤
作品简介:《旅行》讲述了不同风景中的“旅行”体验。将风景的细腻表现和情感表达融为一体,展现了三维动画独特的趣味性色彩效果和造型风格的视觉感染力。
数字交互
数字交互方向培养掌握数字媒体领域相关理论,具备扎实的媒体设计、交互设计、新媒体展示、数字出版等知识技能,具有跨学科知识素养及较强实践能力,适合在数字内容制作与传播、出版行业、设计机构从事数字交互相关创作、研究和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作品题目:《自然之地》
作 者:高博、孙燕、赵佳敏
指导教师:颜成宇、岳小颖
作品简介:作品源自大自然的启发,将大自然的景象和多感官体验融入作品,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式,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关注与尊重。

作品题目:《记忆之翼》
作 者:杨金悦
指导教师:李楚瑶
作品简介:作品以运动的蝴蝶作为符号,通过蝴蝶的象征意义表达“记忆与遗忘”的主题,反映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唤起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症的关注度和同理心。


作品题目:《破茧》
作 者:贾泽斌、盛龙祥、刘媛
指导教师:颜成宇、岳小颖
作品简介:作品受“信息茧房”现象启发,聚焦大众在这一状态下展现的种种反应,探讨现代社会中人们如何被自身的选择和偏好所限制,并寻求打破的可能性。

作品题目:《同源·共生》
作 者:杨馥溶、虞黄晶
指导教师:秦旭剑、李健
作品简介:作品通过生成艺术与交互装置结合的表现形式,以心脏为符号,模拟心脏跳动的情景。观众靠近,视觉和听觉上即发生相应变化,意在探寻人与生态之间的关系。
——数字空间——
数字空间方向培养善于利用现代科技,特别是人工智能,能结合传统艺术与数字技术进行创新艺术创作和设计,掌握空间艺术、数字舞台、多媒体展示、虚拟现实互动等设计领域知识,强调沉浸式体验与用户交互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够结合专业知识,融合科技、市场驱动设计创新,适合在数字创意产业相关领域从事数字空间创作、设计、制作、运营或管理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作品名称:《扶光疏影》
作 者:张歆韵
指导教师:傅皓玥
作品简介:通过数字交互和空间设计,将自然界的“树冠羞避”现象艺术化转译到室内空间中。

作品名称:《光合之境》
作 者:胡贺天
指导教师:梁岩
作品简介:踏入长白山的幻影秘境,探索神秘森林的光影交织。你将见证大自然的壮观与奥秘,每一步都渐入梦境,感受光影魅力。

作品名称:《一只杯》
作 者:李姝瑶
指导教师:周同尧
作品简介:作品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中“无”的概念为主题,对杯中空间的可能性进行无限的畅想与延伸。
——数字娱乐——
数字娱乐方向培养掌握游戏策划、游戏美术、游戏引擎、游戏项目运营知识与技能,善于设计制作功能游戏;具备在XR扩展现实等新兴领域开展创意设计和技术应用的能力;能以跨媒介思维拓展数字娱乐内容及形式,适合在各类游戏开发,文化创意企业和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作品题目:《百草传》
作 者:常家辉、杨沫
指导教师:崔恩畅
作品简介:《百草传》是以弘扬中草药文化为主题的ARPG类游戏作品。游戏中,玩家通过精心设计的箱庭关卡了解不同中草药特性,体验阴阳平衡与草药五味属性的互动。


作品题目:《酱酱酿酿》
作 者:吴可厚非
指导教师:宫春洁、钱厚
作品简介:《酱酱酿酿》是一部融合东北饮食文化与游戏角色设计的作品。作品挖掘东北地域美食内涵,以独特的游戏化视角,带领观众感受美食文化魅力。
媒体应用策划

作品题目:《航天“源”》
作 者:谭贺文
指导教师:董雪
作品简介:吉林省被誉为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其深厚的航空航天文化为创作提供了灵感。借助创新IP形象和充满童趣的数字绘本,将故事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传播。

作品题目:《弦歌不辍 薪火相传》
作 者:薛茹月
指导教师:肖洋
作品简介:通过“光辉”“浮沉”“再续”三个模块展示,将电影中的经典配乐转化为动态可视化招贴,将长影精神转化为符合青年群体的文化创意产品,了解故事,传承精神。

作品题目:“召回计划2.0”
作 者:宋佳
指导教师:吉辰
作品简介:项目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毕业生行业分布、工作岗位、所处城市等实时信息,并对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洞察社会需求,引导理性就业。
研究生
新媒体学院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养及艺术修养,具有较强艺术和科技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熟识数字媒体艺术、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能运用创新思维模式,创造性分析、解决问题;能在数字媒体领域从事创作、研究、管理等相关工作的艺术创作型人才。


作品名称:《怀德之心》
主 创:段培蓓(视效管理)
研究方向:数字影像艺术
指导教师:王晓明
作品简介:故事不仅记录了热血抗联战士安奉德的英雄事迹,还描述了作为抗战第一线的主力军的怀德人民在每一场民族大义的斗争中的视死如归,展现东北人民在那段特殊岁月中的智慧、勇气与魄力。

作品名称:《创世纪》
作 者:刘天成
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指导教师:周希尔
作品简介:AI实验短片。故事关于一个简单却充满哲学意味的问题:如果人工智能 (AI)能够理解或甚至体验人类的情感,那么它与人类的关系将会怎样发展?

作品名称:《纸引》
作 者:王仔怡
研究方向:数字影像艺术
指导教师:傅皓玥
作品简介:《纸引》结合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数字技术,让参观者体验剪纸魅力。展览分创作区、扫描区和动态展示区,通过数字化转换和动态投影增强互动性和沉浸感,使剪纸艺术以全新方式呈现给观众。

作品名称:《瓷》
作 者:高铭遥
研究方向:数字影像艺术
指导教师:徐强
作品简介:主题聚焦瓷器文化,在影像创作中融入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希望挖掘AIGC技术运用于影像创作中的实际价值,探索新的创作模式。

作品名称:《悦动长白》
作 者:何梦龙
研究方向:数字影像艺术
指导教师:彭智尧
作品简介:空间互动音频装置《悦动长白》,将环绕声学、体感控制及定位、视觉画面设计三者结合,使体验者置身于“天池”场景中,创造“声临其境”,探讨限定空间声音的存在形态。

作品名称:《集艺》
作 者:李丹
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指导教师:秦旭剑
作品简介:作品以移动终端为媒介,呈现一款能够辅助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提升能力的APP。向用户提供视觉设计简洁有序、功能集合的APP产品,为艺术设计人才成长提供帮助。
近年来,新媒体学院毕业生就业区域呈现广泛化、去向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特点,用人单位评价学生的跨领域创新能力突出、善于独立思考,尤其对学生持续学习能力与敬业精神表示赞赏。还有一部分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创作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多类型数字媒体艺术作品,呈现出专业发展活力和魅力。

回首四年,繁花耀动。举目瞭望,艺帆启航。愿每位学子,艺与理因实而入,技与能因势而新,研与用因时而进!吉艺新媒体学院将与大家一道,不断在自我革新、更新、创新中陶冶化育、启迪未来!